
《福布斯》富豪榜上的名字有很多,但在逃通缉犯却唯有一位—陈鸿道。
说起陈鸿道的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,但说起王老吉却家喻户晓。
而陈鸿道便是让王老吉名声大噪之人。
最初,陈鸿道只是个做批发的小商人,挣点小钱,但后来他发掘出王老吉,并把王老吉推向全国,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。
2007年,王老吉销量近90亿元,超过两大可乐品牌;2011年,品牌收入又达到160亿元,品牌估值1080亿元,“怕上火、喝王老吉”的广告语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
可因李益民案的发生,陈鸿道远逃香港,外加十年左右的商标争夺战,王老吉也一落千丈,更可怕的是,整个凉茶市场也“凉凉”了。
在凉茶行业,最知名的要数王老吉和加多宝,两者更是纠葛了十几年,但两者到底什么关系,却要从上世纪讲起。
“王老吉”的确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,创始人王泽邦在清朝道光年间,开了一家药味凉茶铺,并以此命名。
之后,王家在几百年间陆陆续续开了百余间店铺。
之后,王老吉品牌分为了两支,一支是在香港的王健仪家族,也是王家后人。
另一支在内地,和8家行业内的公司合并成一家药厂,归属于广州市医药总公司(今为广药集团)。
但两边都没有好好经营,品牌一直不温不火,甚至逐渐没落。
如果没有陈鸿道,王老吉可能仍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品牌。
他是东莞人,家里做批发生意,年轻时帮着家里赚了不少钱。80年代末,陈鸿道来到香港,想要有更大的发展。
这时,陈鸿道想到在自己家乡,习惯喝凉茶,他自己过去也常喝,喜欢加了解,便盯上了王老吉。
他抓住机会,找到在香港的王家后人,并达成合作,创立加多宝集团,开始凉茶生意。
但经营一段时间后,香港市场逐渐饱和,要想继续提高销量,只能选择攻入内地市场。
1995年,陈鸿道来到内地,想要获得商标使用权。
那时,广药集团业务中心在药品上,王老吉属于多余资源,对广药来说,有人愿意花钱租,何乐不为?
因此,到1997年,陈鸿道以每年450万元,拿下红罐品牌在内地的15年经营权。
拿到经营权后,陈鸿道准备大干特干一场,他马不停蹄地开始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大量招代理人员。
但王老吉是地域性饮料,想要在全国铺开,后果可想而知,公司忙忙碌碌了8年,品牌依旧没什么起色,年销量不到2亿元。
可公司并没有放弃,始终咬牙坚持着。
终于等到2003年,转折出现了。
陈鸿道本想趁着2004年奥运会,为王老吉重新拍摄广告片,这时,一家咨询公司找到他说:“王老吉缺少的不是广告,而是清晰的定位。”
于是,就有了“怕上火喝王老吉”的广告语,这个定位,一下子将王老吉从普普通通的饮料变为了“能去火”的功能饮料。
恰好当时餐饮业发展火热,火锅由川渝向全国拓展,而外地尤其北方,气候干燥,吃辣容易上火,王老吉的应用场景就出现了。
陈鸿道顺势花费4000万元在电视上打广告,一打就是半年,还组建了上千人的销售团队,跑市场,谈合作。
此外,他还推出了带有品牌logo的桌布、牙签盒、横幅、海报等,发放到川菜店、火锅店、超市、烧烤店,甚至加油站,力争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门店。
自此,王老吉销量爆发,2007年,销售额近90亿元,超过红牛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,成为健力宝以后,第二个打败两大可乐品牌的国产饮料。
2011年,公司的收入达到160亿元,品牌估值更是高达1080亿元。
品牌的发展如火如荼,可陈鸿道却早就逃往海外。
也许是怕有一天自己的付出的心血付诸东流,陈鸿道在王老吉前景还不明朗时,就想到要延长品牌租赁时间。
当时,广药集团负责人李益民急需用钱,陈鸿道就“送”了300多万港币给李益民。
并且二人以很低的价格重新签订了两份协议,将品牌试用期延迟到2020年。
只用了300万港币,就换来了王老吉的续约,对陈鸿道来说,是很划算的一场交易。
但没想到2004年,广药集团进行了一场内部自查,李益民因受贿被捕。紧接着陈鸿道也被抓,几天后,他就申请了取保候审,一出来立刻逃往香港。
按规定,如果在逃人员一直没有被抓,案件就不会结束,诉讼时效也一直延后,因此,陈鸿道就一直待在香港,至今未回内地。
由此,许多人认为陈鸿道是将王老吉当成自己个人的赚钱工具,获得巨额财产,后来又长期霸占王老吉,通过行贿续约,还逃避法律制裁的恶徒。
但也有人认为陈鸿道不但具有商业头脑,还是一个热衷慈善、懂得回馈社会的商人。
2008年,汶川大地震时,远在香港逃亡的陈鸿道借加多宝集团的名义,向地震灾区捐出1亿元人民币。
消息发布后,网友纷纷表示“要买光它,上一罐买一罐” “捐了一亿,我们让它赚十亿”。
两年后,青海地震,他再次捐赠1.1亿元人民币;2013年,芦山地震,他又捐了1亿元。
而陈鸿道本人很少公开露面,只参加一些关于慈善和佛法的活动,因而圈内人都称其为“佛商”。
有一年,一家广告公司为集团拍摄广告,广告中出现了钓鱼的画面,陈鸿道看过后,要求删除画面,因为他认为钓鱼是杀生。
身为老板的他,对下属宽容厚道,即使有些人能力不足,也只是调换岗位,不会直接裁员,他还要求员工早餐一定要喝牛奶、吃面包,空闲时间要多爬山。
在陈鸿道面临众多争议的同时,集团也面临着商标大战。
加多宝与广药集团的第一份合同中,商标使用时间没问题,所以在合约到期之前,双方还是和平相处。
但2011年开始,双方矛盾升级,开始打官司。
广药集团认为,按照国际标准,商标使用费要占到销售额的5%,但目前只占了0.03%,使用费用太低,因贿赂得到的授权是无效的。
而加多宝觉得,王老吉如今的品牌名气和巨大的商业价值,都是依靠集团的营销手段和长期投入,合同白字黑纸,他们有权继续使用。
双方各执一词,纠缠不休,最终在2012年5月,判定结果公布:加多宝集团签订的预约合同无效,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。
虽然结果已定,但双方的竞争也随之拉开序幕。
加多宝集团立刻将商品改名,并在宣传中强调“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”。
随后,广药集团就以“180年从未更名”来反击。
加多宝集团有自己的销售渠道,公司快速将横幅、门头、海报、桌布全部改成加多宝。
但广药集团做不到如此的速度,它就只能以侵犯商标侵权、广告侵权、包装侵权等权益为由,继续打官司。
最后,加多宝赔付对方14.14亿元人民币。
不过,加多宝集团并没有就此放弃。
2012,加多宝公司花费7.8亿元,获得《中国好声音》接下来4年的冠名权;2013年,在央视进行的广告招标中,它又以5.78亿元成为央视第三标王。
此外,加多宝集团还将广告打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。
而这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。
2012年,第一期好声音爆火,加多宝也跟着火起来,销售量突破200亿。
同年,陈鸿道的资产达到80亿元,排在胡润富豪榜第151位。
王老吉也不甘示弱,花费5500万买下《新闻联播》的广告位,还投资了12部综艺加电视剧。
而这还没完,双方的竞争更加白热化。
商家和经销商被迫只能选一家公司的产品,而且还打起了价格战。
2015-2017年期间,王老吉提出每箱饮料的进货价,都要比对方便宜4元钱,甚至不惜亏本也要坚持。
加多宝为了对抗,盲目扩张,在全国各地,耗费数十亿元建设了十几个工厂,可并没有拉动市场销量,逼得投资方停止投资。
那么,加多宝和王老吉争来争去,最后谁是赢家呢?
尽管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的争夺战延续了数十年,可在这个过程中,并没有真正的赢家。
随着时代变迁,饮料市场早已不如从前,更不用说凉茶赛道。
数据显示,2009-2012年之间,凉茶类饮品的销量增速在15%-20%之间,增长速度迅猛。
可自2012年开始,凉茶市场增长速度放缓,消费者的需求趋于饱和,整个行业即将触及天花板。
2012年,凉茶市场的增速还是16.7%,等到了2017年,就下降到了9.1%,2018年更是同比下降18%,市场规模仅剩470亿。
而作为凉茶业两大龙头企业,王老吉和加多宝的业绩也不乐观。
2015年开始,加多宝开始显出颓势;2017年,集团亏损达到6个亿,之后它的人气也再也没有恢复。
同样,广药集团负责的王老吉也不景气,王老吉是集团大健康业务中的主要营收项目,2022年,大健康业务创收104.7亿元,比上一年下降3.48%,而这一年已经是毛利率下滑的第三年。
当然,业绩下滑,与经销商、消费者也有关。
有些经销商曾表示:“在两家公司价格战最猛烈时,减价活动接连不断,经销商会进行跨区域降价销售的行为,完全不顾品牌长期利益。”
消费者对凉茶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减退。
有消费者说:“刚开始有凉茶的时候感觉很新奇,据说还能去火,喝的久了就感觉功效似乎没有那么明显,而且凉茶太甜了,现在完全喝不进去。”
除此之外,新茶饮领域的飞速崛起也冲击着凉茶市场。
数据显示,2017-2021年,新茶饮市场规模从422亿元增长到1003亿元。
行业内人士表示:“凉茶越来越难卖,年轻人更喜欢去买气泡水、奶茶、咖啡等新饮品。”
比如,主打“0糖0脂”,健康饮品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就是其中之一。
资料显示,元气森林刚成立两年,就获得了首轮投资;2018年,它的销售额达到了1.8亿元;到了2021年,销售额更是飙升到73亿元。
元气森林用仅仅5年的时间,就将品牌估值做到了400亿元。
还有很多后起之秀,如柠茶等,都凭借新颖的口感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,饮品赛道越来越拥挤。
另一方面,凉茶领域还在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。
近几年,可口可乐在官方店铺中,推出了一款“健康工房”的夏枯草凉茶产品,价格还不便宜,一瓶500ml的凉茶卖出12元的价格,引发市场关注。
如今,无论是王老吉,还是加多宝,日子都不好过。
所谓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,在两家公司多年对抗后,将蛋糕拱手让人,造成如今的局面。
对于当今的凉茶行业来说,与其一味的互相斗争,内部损耗,不如优势互补,将整个凉茶领域做大做强。
毕竟,合作共赢才是长久发展之道。
参考资料:
华商韬略:《中国财富500人唯一在逃犯的悲喜人生》
金融八卦女频道:《九年官司,“凉”不下来!80亿在逃富豪却得奖了?》
首席品牌观察:《加多宝VS王老吉:纷争十年,没有赢家》
深蓝财经:《互掐10年,烧了几十亿,老板外逃!曾经的国民饮料不火了…》
作者:汀兰
编辑:柳叶叨叨
